

自主创新铸就“北汽荣光”
自主创新贯穿北汽发展的始终,在北汽成立之初就深深打上了自主创新的烙印。
北京汽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平汽车修理厂,而它的成立时间则要远远早于1950年代成立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当时主要的业务是从事缴获的军车、武器以及重型机械的维修业务。伴随着业务量的上升、维修级别的提升,1958年6月20日,北京汽车制造厂正式成立,并生产了第一辆开进中南海的轿车——井冈山及北京第一个定型投产的轿车——东方红。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北京汽车制造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开发成功我国最早的越野车,北京牌BJ212轻型越野车。这一“明星车型”一经面世就立即“红遍”了大江南北,创造了BJ212系列产品生产年限横跨50余年、累计产量超过120万辆的业界神话,奠定了北汽在全国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和“越野世家”的美名。北京汽车制造厂成为当时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之后的我国第二家具有较大规模的整车制造企业,从而奠定了北京汽车在全国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铸就了“北汽荣光”。

近两年,由于产品结构、品牌战略、团队组成等因素,北京汽车逐步掉出自主品牌第一梯队。但如何将危机变成变革的契机,考验着北京汽车人的决心与智慧。自主创新贯穿了北汽发展的始终,已经成为促进北京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成为让“北汽荣光”再续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赋能合资企业做大做强
自主创新铸就了“北汽荣光”,而改革开放则为北京汽车,乃至整个北汽集团带来了做大做强的机遇。除了自主品牌之外,北京汽车也努力将合资品牌这第二条腿做大做强。从北京吉普的试水,到北现速度,再到北奔的高端制造,无不体现出“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志在必得”的北京汽车精神。
1983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正式成立,结束了中国汽车产业封闭发展的状态。
进入21世纪,对北京汽车工业和北京汽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两家合资企业——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相继成立。作为中国加入WTO后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在中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令业界称颂的“现代速度”,打造出了口口相传的“现代品质”,实现了北京汽车历史性的转折,圆了北汽的“轿车梦”。而“百年奔驰”落户京城,不仅结束了北京汽车工业没有豪华品牌的历史,大大提升了北汽自身形象和整体竞争实力,更确立了北京汽车工业在中国汽车产业内高端制造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北京汽车也不断加深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力度。其中,戴姆勒集团入股了北汽集团在新能源业务,双方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
六十望百,“百年北汽”胜利可期
今天的北汽集团已建立起涵盖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汽车服务贸易,综合出行服务,金融与投资等业务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向通用航空等产业的战略延伸,成为国内汽车产业产品品种最全、产业链最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并将产业布局延伸至海外,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整车及KD工厂,市场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并逐步确立了在首都功能定位中的高端产业地位。当初敲敲打打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已经成长为年营业收入近5000亿元、利润300亿,位列世界500强第124位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未来,北京汽车将坚持“以产品为核心”,全面整合集团优势资源,以北京奔驰、北京现代两大合资企业反哺自主,以 AI 技术为核心突破口,打造具有领先竞争力的 2.0 时代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体系,打造满足新生代消费升级需求的个性化、智能化、品质化的 2.0 时代精品,构建北京汽车中高端的产品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