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北汽新能源  电动汽车  电动车  充电站  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  第一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新能源  锂电池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动汽车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17版《目录》发布 新能源汽车对外开放提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1  浏览次数:654
核心提示: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日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版《目录》)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

日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版《目录》”),并于7月28日起施行。以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为总基调的2017版《目录》,进一步扩大了鼓励类政策的范围,简化了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并全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具体到汽车产业,2017版《目录》的调整内容更多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中给产业带来重大影响的即是解除纯电动汽车合资企业限制以及取消汽车电子和动力电池的股比限制。除此之外,汽车领域的对外开放,2017版《目录》更多延续2016版本,加强了关键零部件、报废回收环节的对外开放等。

2017版《目录》发布 新能源汽车对外开放提速
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放开

“2017版《目录》对汽车产业影响最大的就是提出了纯电动汽车领域合资不受两家限制的规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政研中心主任吴松泉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这也是继《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后,对这一规定的再次重申。“这一规定将大大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对外开放。”吴松泉表示,放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合作,将为这一市场的竞争带来新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飞涛判断,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项目将进一步增加,江淮大众项目的落地、戴姆勒入驻北汽新能源都带有先行先试的味道,先于政策之前推进,也让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对外开放不得不加快步伐。

除此之外,2017版《目录》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也做了调整。

2016版《目录》中针对汽车电子总线网络技术以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器方面的外商投资,要求以合资的形式投资和开发。而在2017版《目录》中,明确汽车电子总线网络技术以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器方面的外商投资不再限制于合资形式的投资,也就是说,外商可以独资的形式制造和研发汽车电子装置。同样的规定出现在动力电池领域,2017版《目录》也放开了动力电池领域的股比限制。也就是说,未来,我国汽车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将进入更加市场化的竞争状态。

为什么要加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对外开放?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期,要转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汽车领域,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国家战略,也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需求,开放新能源汽车领域符合当前我国的发展需求。他进一步解释称,放开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合资限制,也符合国际上对中国开放汽车产业的要求。“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合资要求暂时没有改变,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合资限制放开也表明了我们的开放姿态。”白明说。

外资进入门槛并未降低

开放提速不等于门槛降低。“虽然放开了外商投资纯电动汽车整车企业数量的限制,但外商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同样需要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在这一点上内外资是一致的。”吴松泉表示,当前,有关部门在新能源汽车新建项目的管理上,对研发能力、核心技术、生产能力等有明确要求,要求新建企业(项目)要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7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出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法规政策,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对在国内注册的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当前,已经有15个新建纯电动汽车项目获批,江淮大众就是其中之一。未来,这些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也有可能加入到合资大潮中,这些都是市场竞争下的行为,但是国家对内外资的要求是一样的。”江飞涛认为,充分的竞争有利于本土企业进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王青同样表示,新建纯电动汽车项目的审核标准很严格,既有生产、研发的技术要求,也有品牌、投资主体的要求,无论是对外资还是国内企业来说,达到这些要求都有一定难度。

不必过分担心合资“搅局”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走进了现实,继江淮大众后,7月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北汽与戴姆勒签署新框架协议,将深化双方在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新能源汽车领域对外合资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强大的当下,不少业内人士担心,更多合资企业的进入会否阻碍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中国车企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在新能源汽车合资过程中,自主品牌都将具有更强大的话语权。”面对可能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合资潮,国内车企并非没有底气。作为首家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的代表,江淮集团副总经济师、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并不担心合资企业会冲击自主产业,他表示,未来,与大众新设立的合资企业及江淮自身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都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本土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不必过分担忧合资“搅局”。

“比亚迪、北汽、知豆这些品牌,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市场都有了一定积累,即使合资进来了,它们也有实力参与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同样认为,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已经有了一定实力,有些车企其产品市场推广甚至处于世界前列,这完全不同于几十年前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合资。

“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和当年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合资完全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吴松泉认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放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合资,首要目的是引导外资本地生产,挡住进口,再加上当时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还很薄弱,除红旗和上海牌轿车外几乎没有产品,亟需外资的产品和技术,于是合资进入后很快占领了市场。而今天,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了一定实力,相对传统燃油车领域,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合作可以有效规避合资双方只图市场、利润而不进行本土研发的弊端。

避免地方政府争上项目


近段时间特斯拉在华建厂的传闻再次甚嚣尘上,虽然并无下文,但是地方政府争夺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问题却再次浮出水面。和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汽车产业一直都是地方政府的关注热点,如今,新能源汽车合资放开、动力电池领域完全市场化引发新一轮地方政府争夺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大战似乎近在眼前。

“因为有关地方经济发展,可以预见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合资项目一定颇具热情,给出各种优惠条件或政策支持新项目似乎在所难免,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加强调控,不要一窝蜂上项目,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王青认为,新能源汽车新合资项目的审批需要政策、政府和市场有机统一,综合调控。对此,江飞涛表示:“市场化竞争是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无论是企业产品间的竞争还是新项目的审批,都必须符合市场要求。” 
 
[ 电动汽车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电动汽车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