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能源行业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除了经常提及的基础设施、技术难题,更大的瓶颈还在于消费观念的建立,比如品牌的打造。”
昨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在北京举行。《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在致辞中的一席话,点明了这次论坛聚焦的热点话题: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突破瓶颈,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活动现场,来自高校、车企、汽车后市场、媒体、互联网等社会各界的50多位嘉宾各抒己见,智慧火花层出不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师建华
今年4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汽车产销规模将达到2800万~3000万辆,同时汽车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将诞生五到六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使市场规模达到150万至18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五百万辆。“届时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要达到四百公里左右,整车能效接近十公里千瓦时。同时燃料电池汽车初步具备商业化条件。”据介绍,目前汽车行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 王秉刚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最近两年发展迅猛,但还没有迎来真正的高速发展时期。“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初步阶段,而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基本条件包括:产品性价比基本达到传统燃油车的平均水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市场由消费驱动而不是政策主导”。
他表示,动力电池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基础。“2016年上半年数据表明,中国拥有世界动力电池33%的市场,与去年的22%相比,进步显著。我们要抓紧机遇做大做强,培育两到三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相关产业链,这对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沃特玛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钟孟光
沃特玛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钟孟光介绍说,目前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和推广上不断发力。“汽车技术创新进入到高度活跃的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把握这一关键时期,才能赢得未来。”他同时强调,“各家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共赢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四场新能源汽车分论坛。
在主题为“变革·把握新能源汽车制造脉门”的第一场分论坛中,嘉宾们均认为,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还需要创新驱动。有专家表示:“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品质的提升,这将成为重要牵引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第二是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这个基础中国一定要跟上,决不能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第三,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市场培育期,所以扶持政策还不能一刀切地全部取消。”
第二场论坛主题为“创新·寻找新能源汽车销售新模式”。有嘉宾提出将“私人购买”和“实时共享”相结合的新模式。此外,在新能源汽车营销方式上的创新不是固化的,是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至于如何设计这种共享模式,以及在营销方式上怎样用共享模式来进行市场推广,还有待各家车企的实践。
第三场论坛的主题为“超越·促进新能源汽车服务的进阶”。嘉宾们经过讨论后认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有两个太一样的地方: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服务将更加趋向于私人定制。其次,充电能源的供给,将从加油站式的集中转换为分散式的普通性充电。总之,新能源汽车服务的未来趋势,应该具有“分散化”、“社区化”和“智能化”等特点。
第四场论坛的主题为“共赢·打造新能源汽车消费新支点”。有嘉宾预测,分时租赁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汽车共享也将成为刺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手段。论坛现场,嘉宾还就“金融服务如何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等议题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在这场长达数小时的“头脑风暴”中,各种观点之间的激烈碰撞令人目不暇接。不过还是有一个同样的问题抛向了在场的所有嘉宾——“预测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消费时期,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将达到多少?这一时期又将何时到来?”
综合现场嘉宾给出的答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5~10年后迎来大规模消费时期,届时,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将在10%~25%之间。
最后,在“E时代领军者杰出贡献奖”颁奖盛典中,“E时代领军者杰出企业奖”和“E时代领军者基础车型奖”等大奖迎来了各自的主人,共有8家企业和10个车型获奖。据悉,第四届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将在明年继续举办。届时,主办方将再次公布可信赖车型和企业,供消费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