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北汽新能源  电动汽车  电动车  充电站  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  第一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新能源  锂电池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动汽车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新能源汽车需要耐住寂寞的“外来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8  浏览次数:824
核心提示:近日,低速电动车企业绿野汽车,被曝出因拖欠全国260多家供应商总计超3亿元贷款债务,遭供应商起诉导致资产被查封一事。至此,去
近日,低速电动车企业绿野汽车,被曝出因拖欠全国260多家供应商总计超3亿元贷款债务,遭供应商起诉导致资产被查封一事。至此,去年一度被媒体热议的和谐汽车对绿野汽车控股权转让以及承诺注资事宜不了了之。



彼时,绿野汽车、和谐汽车和富士康要合作造车,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事,在汽车圈备受瞩目。其中,富士康的加入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去年6月就开始四处斡旋的和谐汽车,其全资附属公司河南和谐与鸿海下属企业鸿富锦精密(成都)以及深圳腾讯分别出资3亿元、3亿元及4亿元建立和谐富腾有限公司,标志着其向新能源汽车或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进军计划正式开启。只是在进军之前,他们还需搞定一张“入场券”,即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不同于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资质相对容易取得,国家对乘用车生产资质的监管近乎严苛。目前,仅有北汽新能源和杭州长江乘用车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牌照”。如此,和谐汽车渴望借用绿野汽车的资质,成为当时双方决定合作的最大动力。只是,绿野虽然有一定造车经验,但也同样没有该资质,虽然合作之初当地政府曾承诺协助取得资质却至今未能兑现,最终导致合作破裂。

目前,在传统商用车企业和零部件制造商,甚至行业外企业纷纷转战新能源商用车特别是新能源客车之际,想要生产新能源乘用车的外来企业却多数受制于资质难求,迫不得已选择合作,却成效甚微。从此前知豆和吉利由“联姻”到“分手”,再到海螺型材因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资质,仅一个月就“翻脸散伙”,新能源乘用车资质“一证难求”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

笔者认为,虽然新能源汽车前景可期,并且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利润丰厚,但有意进入者仍需从三方面多加思量,考虑清楚自身能否适应并且助推该行业发展。

首先,要充分了解政策,并做好相应的风险预警。在当下有关部门严格审核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之时,企业也需要评估自身包括合作伙伴的实力,研判能否最终取得资质,以免白忙一场。

其次,即使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没有好产品推向市场,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特斯拉的成功,除了标新立异的定位、独树一帜的营销,更是因为其重视产品品质和超越前沿技术的创新,在被市场广泛接受之后,大批量生产自然水到渠成。而对于国内的外行企业而言,普遍缺失的正是创新和品质,玩儿概念只能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具体到汽车这一传统制造业,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积累技术、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推出好产品,有时靠的不只是大投入,持之以恒、耐住寂寞去“打磨”产品,才能使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试图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外来者”而言,这点尤为重要。



最后,考虑是否有雄厚的实力持续让“外来和尚念好经”。无论是乐视那样的互联网企业,还是海螺型材这样的建材企业,抑或是玩儿高端概念的和谐汽车,由于没有任何传统汽车的造车经验,想要借势短期内在新能源汽车这一热门领域捞金,其实“难于上青天”。上百年的汽车生产模式一直凭借重资产、高研发投入向前发展,即使在未来更加先进的车联网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下,这种模式也暂时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与传统汽车生产商PK,只凭借套用其生产资质远远不够,后续的研发、量产、渠道、售后等各个环节都应考虑到位。对于外来企业而言,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消费者和行业发展负责。

在此,笔者也想给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提个建议。尽管国家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抬高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准入门槛,但其中依旧有部分条款需要适度调整,才能让已有充分准备的外来企业有机会进入该行业,继而产生“鲶鱼效应”。2015年7月落地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对想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在研发制造能力、资金规模、融资能力、知识产权、售后服务、管理体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明确且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要求满足这些硬指标之后,还需拥有相关生产经验,并造出车辆。事实上没有资质就生产车辆和先有车再获得生产资质,本身就存在矛盾,这可能导致一些外来企业最终被迫止步。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政策在严格限制准入门槛、有效控制进入企业质量的同时,更应充分信任并助力有潜力的外来企业发展,从而对行业起到更深远、有益的促进作用。就想要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外来企业而言,则应该摒弃投机想法,一心一意搞好研发,在新领域拿出过硬产品,方能获得市场认可。如此,吸引更多优质的外来企业进入,将会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发展。 
 
[ 电动汽车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电动汽车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