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2 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优化布局充换电设施。加速推动公交、环卫、出租以及公务用车电动化替代,鼓励货运、租赁车辆电动化市场发展,挖掘私人乘用车电能替代潜力;按照“优化布局保增量、规范管理活存量、问题导向补短板”的总体发展思路,构建“以居住地、办公地充电为主,社会公用快速补电为辅”的充电设施网络,形成效率高、体验优的服务体系,力争到 2025 年,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 70 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 310 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 3 公里。有序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加油站向充电站、换电站转型。推动在“三城一区”等区域建立充电示范区,构建乡镇公共充电基础保障网络,满足农村农民、乡村旅游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规划》指出,培育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出台北京市虚拟电厂建设指导意见,完善需求响应和负荷调控技术平台功能,研究制定市场运行规则及支持政策,引导全市各行业电力用户参与虚拟电厂构建,建立调节性(可中断)电力负荷资源库,充分挖掘电动汽车、电采暖、空调、储能等柔性负荷,并探索 5G 基站、充换电设施等潜在可调节资源共同参与,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力争到 2025 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的 3%—5%。
此外,《规划》还提出,推动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完善负荷高峰时段电动汽车有序响应市场机制,探索设计电动汽车参与电力市场的商业模式,积极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推广电动汽车智能有序充电技术,探索智能充放电技术应用模式,开展智能充放电试点建设;鼓励运营商参与充电桩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公交场站、物流园区等场景有序充电,引导车辆有序充放电,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与电力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