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合肥市塘西河公园附近,安徽省首条4.4公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线正式对外运行,一批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在此上线测试,并向广大市民提供试乘体验。
同月,2020国际(合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暨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12家企业在会上获得合肥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也是安徽省首批。
今年,有关“智慧车”重大喜讯从合肥频频传向全国并惊动业界:5月,大众入股江淮;10月初,位于合肥的蔚来中国总部正式启用……一众国内外知名企业及造车新势力加快在合肥的产业布局。
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双试点城市,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合肥又提出力争在未来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在声势浩大的新汽车革命的滚滚浪潮中,合肥何时能让又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呼之欲出,让业界期待。
示范 “智慧路”上行驶“聪明车”
“在今年9月之前,‘无人驾驶’对于我们合肥市民来说,感觉只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可在塘西河公园的示范线上试乘后,亲身体验车不用人操作稳稳地行驶在马路上,那种震撼真是太巨大了!”一位市民感慨地告诉记者。
“这条示范线是我国‘车路协同’技术路径的体现。在自动驾驶这条世界级比拼的‘赛道’上,我国和国外选择了不尽相同的发展路径。国外以单车智能为代表,也就是发展‘聪明车’。我国由于有5G加持,将‘路’和‘车’视为完整体系,去弥补单车智能在感知方面存在的不足,走出自己的道路。”百度智能交通业务拓展部安徽区域总经理崔玮介绍,他们是这条示范线的承建方。
记者在示范线的“大脑中枢”——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的大屏上可以看到,示范线路段行人、车辆及非机动车辆的实时通行情况,包括通行数量及行动轨迹。“我们在路面安装了路侧设备,让传统道路变成‘智慧路’。在汽车安装车载智能设备,通过网联技术接收来自路端及云端的信息,让汽车变成‘聪明车’。‘聪明车+智慧路+云平台’构成车-路-云-网-图一体化的车路协同综合感知体系,实现未来比人更精准、更安全的智慧驾驶。”崔玮这样介绍智能网联汽车的运行原理。
今年,合肥还开展了智能网联车示范营运测试。9月,获得合肥首张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的大众,在经开区海恒社区约16平方公里区域启动实景道路测试,试点包含80公里全开放道路,覆盖学校、商超、公园、医院、居民区、工业园等真实交通环境。
“我们计划明年面向该社区40万居民启动载客路测,上线根据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特点定制的手机App,该App将发展成为兼容并包更多出行服务选项、满足广泛出行需求的集成性平台。”大众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营运项目负责人介绍。据悉,大众是在中国首个启动自动驾驶服务生态圈构建的国际汽车制造企业,合肥是他们落地的首个项目。
引企 各路造车势力纷纷“加盟”
“机器与人一样,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越变越聪明。所以说,道路测试环境如何,道路种类是否丰富,能否有更多应用场景开放,能否建设集成数据平台等,都决定了这座城市对企业有多大吸引力。”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璐告诉记者。
“合肥有扎实的汽车产业基础,有科大讯飞、国轩高科等助推汽车‘新四化’转型的全国知名企业,有合工大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高校创新主体,是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创新之都’,这些都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很好的根基。”王璐这样评价。
2018年底,包河区与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共同对包河区的智汇工园做了全新规划,逐步形成了“1大规划、4大平台、1个联盟、1只基金、1个中心”的产业发展机制。“短短两年时间,园区入驻企业50余家,智能网联企业占比约70%。其中,包括国内首个激光雷达公司北科天绘;清华大学863孵化项目星云互联;车路协同标准发起单位大唐高鸿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头部企业,涵盖芯片、传感器、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系统等,形成较为完备的智能网联产业链条。”包河区科技局局长王军介绍。
今年,合肥经开区在合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史上又写下浓重一笔:江淮大众诞生,中国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之一的蔚来也落户该区。业内人士认为,蔚来的到来可以与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同频共振,构建产业闭环,有利于合肥完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布局,提升合肥在全国乃至全球汽车领域的创新和引领地位。
记者致函中关村、百度、大众和蔚来进行调查,四家在回函中纷纷表达了对合肥的信心。对于合肥如何抢抓万亿级车联网市场,四家都不约而同提到一点:希望能够丰富落地应用场景,先在封闭、低速场景做一些试点,比如园区、机场、高速公路等,不断积累自然驾驶场景资源,逐步实现一些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帮助合肥企业形成技术核心竞争力。
“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商业化是世界性难题,现在尚处在技术迭代期。但是发展过程中依旧可以‘商机’不断,因为这是一个给汽车赋能的过程,是一个个应用场景攻克的过程,一个个技术突破的过程,每一个突破都在向‘无人驾驶’迈进一步。”王璐说。
建圈 创新生态携手“打天下”
今年2月,国家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吹响了争当智能汽车强国的号角。国家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2035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
“汽车工业将面临一百多年来最深刻的一场变革,与以前汽车产业的‘小修小补’不同,传统的汽车生态必然会被推翻重塑。我们放眼现代商业史,从照相机、胶卷,再到随身听、手机,对产业变革无感的企业会被变革之浪掀翻倾覆,这样不胜枚举的例子让我们警醒。”包河区科技局局长王军说。
“手机的传感器才十几个、摄像头两三个,就给人类生活带来如此大的改变。而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有几百上千个传感器,每时每刻产生海量数据,对社会生活的颠覆性改变可想而知。”王璐认为。
“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是我们熟悉的智能终端,它对世界的重塑我们已经看到。而在未来,汽车不再仅仅是运输工具,而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所包含的不仅是汽车,而会广泛吸纳新能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数据,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电子电力、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势能,成为跨界融合的创新载体。”合肥市经信局装备工业处处长王勇认为。
据了解,今年7月,合肥启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聚焦12个重点产业,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为12条重点产业链当中的重要一环。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国家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在内的一系列重点项目即将建设。
“合肥已成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积极引导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紧密抱团。着眼汽车从交通工具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生活空间转变的趋势,打造以汽车为核心,由软件及其服务企业、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城市交通等多主体共同构成的新型汽车产业生态体系。”王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