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的故事想必每个人都知道。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点石成金的法力,但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再制造。特别针对于废旧的机械零部件或者发动机,通过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且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
据悉,再制造零部件与新品相比可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如果将再制造产业与我国汽车产业相结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试想一下,一辆报废的汽车上,钢铁、有色金属材料的零部件90%以上都可以回收利用,玻璃、塑料的可回收利用率达50%以上,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排放,同时提供媲美新品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你会心动吗?
事实上,国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已然成型,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受限于消费者传统认知观念的改变难度大以及再制造产业体系建设的不完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而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龄的增长以及后汽车市场规模的加大,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即将迎来蓝海机会。
汽车零部件使用年限关系到其是否具备再制造的条件和价值,故使用年限是决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数据显示,欧洲平均车龄9年,美国平均车龄10-12年,欧美的零部件再制造占到汽车后市场50%的份额,需求非常旺盛且行业发展已经成熟。相比之下,中国的平均车龄是4.5年,再制造份额只占2%-3%。车龄超过5年,是维修保养的高峰期,同时也应该是再制造产品需求的爆发期,但这个领域中国 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足见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潜力无限。
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从我国经济增长的角度解读了再制造的发展前景。他认为, 2035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节点,而当下正是布局中国再制造市场的最好时机。消费者将从之前的以价格为导向,越来越趋于以高质量为导向的消费升级状态。届时,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可达到原厂标准,且拥有完备的质保期,有品质的高端再制造零部件,将逐渐取代低端的、无质保的二手件及假冒伪劣件。
面对即将来到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快速发展阶段,国家需要提供针对性政策支持、出台再制造零部件质量标准。企业也需不断精进技术创新,保障再制造零部件质量,并引导改变消费者传统消费观念,鼓励消费者接受再制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