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达用车押金难退的现象仍在发酵。
盼达用车郑州、广州等多地用户日前在黑猫等多处投诉平台反映盼达用车押金1000元难退的情况。据多名用户提供的盼达用车APP退款截图显示,大部分用户的退款等待时间已经超过了盼达方承诺的15个工作日到账。甚至有用户反馈,在提交押金退还申请后,几个月内都收不到退还的押金。
不仅是盼达用车,身为母公司的力帆如今也自身难保,面临股权冻结、负债率居高不下,难以为盼达用车提供助力。
而纵观整个共享出行行业,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5家企业停止运营。就在不久前,戴姆勒旗下出行平台Car2go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有分析人士指出,共享化来势凶猛,但实际的运营却考验重重,看似前景广阔的共享汽车目前也面临着节节败退的局面。
平台运营问题难解
成立于2015年的盼达用车是由力帆控股战略投资的共享出行平台,为国内较早涉足分时租赁的出行品牌。资料显示,盼达用车已在重庆、成都、杭州、广州、郑州、武汉、绵阳等城市投入运营。据新京报记者了解,目前盼达用车在全国用户早已突破400万人次,投放车辆突破两万余辆,是国内注册用户最多的分时租赁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以第三方征信免押金出行项目。
盼达用车郑州公司在回复媒体质疑时表示,这段时间的确出现了部分用户退押金排队的现象,这与消费者之前传播的恐慌性传闻有关,当前公司运转正常。对于多地出现的退押金难情况,新京报记者7月23日采访盼达用车工作人员,截至发稿,尚未取得回复。
事实上,共享汽车也属于重资产运营,车辆、维护、平台数据都考验着盼达用车的资金和整体实力。
尤其是在车辆维护和运营上,盼达用车备受用户吐槽。新京报记者从盼达用车吧了解到,一位用户爆料称,在近期使用车辆时,经常在预订车辆之后到达站点发现车辆不能使用;预订车辆后到站点取车,正副驾驶位车门从外面根本无法打开,需要在后排位置从车厢内部去打开,车辆使用有明显的问题,有时还会出现空调无法制冷的情况。此外,APP使用上也存在问题,部分站点在还车过程中APP经常提示车辆未在停车范围内,如果在工作时间范围内,会有客服处理,如果碰到工作时间范围以外,则经常会遇到无法处理的情况。
在退押金方面,盼达用车的处理方式也激起用户的怨言。一位郑州用户在退押金第45天时,咨询客服仍回复“已经加急处理”,但未见成效。与此同时,盼达用车在郑州的取还车点也在逐渐减少,这也让不少用户对其运营产生质疑。
据新京报记者查询“盼达用车”微信小程序显示,包括郑州、武汉、杭州在内的多个城市,诸多站点全天显示车辆数目为0,且有车站点数目不多。
面临这样的状况,有媒体采访到盼达用车郑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公司目前正常退款,会在最后一个订单后的3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退费,并非30个自然日;退押金环节,需逐一审核用户在用车时是否存在交通违法违章、车辆损毁等情况,退费时间要根据用户实际使用状况来定;当前的确出现了退押金“排队”。起因是某同业品牌在近期退市,传到消费市场出现了过分担忧、扎堆退押金的情况。
“即使真的出现了退押金‘挤兑’,公司退押金也无压力,只是进度快慢问题。”上述人士补充道。
力帆“自身难保”
而身为母公司的力帆控股,显然已经自身难保。
据力帆股份日前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持有的本公司无限售流通股6.04亿股股份被冻结,冻结股份占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97.28%,冻结期限3年,其中已质押股份数5.93亿股,未质押股份数1050.18万股。
与此同时,力帆股份大股东还进行股权高质押,或预示着大股东和上市公司都存在着财务紧张的压力。据力帆股份公告披露,截至2019年5月31日,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约6.2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7.24%。其中,已质押股份数为5.93亿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5.59%,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5.16%。
力帆股份的生存现状更不容乐观。两年来,力帆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0%以上。2019年一季度力帆股份总资产为268亿元,总负债为19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2%。由于流动负债过高,5月17日,上交所对力帆股份发出问询函,要求其披露未来的还款计划,并说明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
力帆股份5月25日回应称,由于问询函涉及面较广、所涉及的时间较久并涉及对未来工作的后续安排,部分问题提及的事项仍需进一步确认,同时需评估机构、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经公司向上交所申请并获准延期回复。
事实上,力帆汽车在近几年一直面临生存困境。除了传统燃油车受困销量以外,力帆2006年涉足新能源领域,却在之后遭遇骗补问题,生产销售一度被叫停,让整个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如此状态之下,力帆控股连力帆股份都难以保驾护航,更遑论对盼达用车的支持。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力帆汽车与盼达用车主要是资金往来,即力帆控股对盼达用车增资,并不干涉盼达用车的实际运营。
共享出行问题凸显
近两年,随着共享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共享出行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实力不济的企业陆续倒下。
2017年3月10日,国内电动车分时租赁公司“友友用车”称,由于投资款未如期到位,决定停止运营。友友用车线上APP、服务器及线下客服、车辆租赁业务均已停止服务,后续将接受用户退款;2017年10月,共享汽车平台EZZY也对外公告称,公司已终止EZZY平台的服务,并开展清算及清偿工作;2018年5月20日,麻瓜出行共享新能源汽车也正式停止服务。
首汽集团旗下共享出行公司GoFun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汽车车损概率和相应产生的金额较大,且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违法概率较高。仅过去一年,GoFun平台就产生超20万条违法记录,其中用户主动履约率近40%,被动履约率超50%,如不及时干预和处理,会严重影响平台正常运营。
业内普遍认为,共享出行绝对具备市场开发的潜力,但如何运营和发展,考验着所有的出行企业,任何一个处理不当,都将面临淘汰退出的风险。
知名汽车媒体评论人刘世瑜曾就此评论称,一方面是管理上的问题,涉及我们怎么样去从公共资源的角度管理这些车,包括车辆停放、车辆违反交规的处理、报废、维护以及如今频出的押金资金管理;另一方面更是用车人的素质,这将决定车辆从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
运营、盈利等难题亟待解决
目前共享汽车用户渗透率在我国仍然不高。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君迪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者共享汽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共享汽车领域的分时租赁服务处于“尝试期”,品牌忠诚度不高。
此外,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体验不佳,也可能阻碍分时租赁服务的普及。上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在使用分时租赁服务时,对服务体验的关注度远远高于汽车品牌本身,消费者最看重的前三大因素分别是还取车方便(29%)、价格及服务(27%)、安全及保险(26%),而关注汽车品牌的用户仅占5%。
需求端增长乏力的同时,平台运营也是困难重重。《2019年中国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分时租赁成本投入主要包括车辆购置、运营网点建设、车辆保险投入的固定成本,以及车辆折损、停车费用、技术开发维护费用、车辆管理费用、用户端营销费用等运营成本,而收入却几乎全部来自于车辆的租金。汽车共享是一个非常考虑成本的运营模式,很多平台的初始成本就比较低,比如盼达用车的成本就远低于Car2go,初始投资压力较小,但随着平台的推广和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后续的资金跟进对于企业的考验也越来越大。依照现有的商业模式,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很难达到收支平衡。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企业在共享出行行业坚持。华夏出行党委书记、总经理岳殿伟在5月10日举办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目前的共享出行确实面临了一些困境,但共享出行这个领域时间不长,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进行借鉴。每家企业都在边跑边想,边干边想。